民法典诉讼时效期限最新规定(根据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限为)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2.19
135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讼民法典追诉时效期限法律主观:追诉时效也即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几年法律分析: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137条)法律客观:根据《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 诉讼时效期间 、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多少年

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是3年,最长不超过20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几年。

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扩展资料

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一般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注意用词变化,两审不等于二审),分为一审和二审,但部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如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诉讼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过程或程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字组成的。

“诉”为叙说、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为争辨是非、曲直之意。两个字连用即为向法庭告诉,在法庭上辩冤、争辩是非曲直。如果就“诉讼”一词从法律角度下定义,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诉讼就是国家专门机关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解决具体案件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讼

民法典追诉时效期限

法律主观:

追诉时效也即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若在法定的 诉讼时效期间 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除债务人不行使 诉讼时效抗辩 权外,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因此,权利人应当在诉讼时效内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利益。 不同的民事纠纷民事诉讼追诉时效期间也不相同。 (1)普通3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188条) ( 2)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136条) ( 3)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第42条) ( 4)4年诉讼时效。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129条) ( 5)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137条)

法律客观:

根据《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 诉讼时效期间 、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法律分析: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衍生问题:

诉讼时效中断情形是什么?

(1)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

(2)其他障碍: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民法典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的有效期间内的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带来败诉的风险。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又称为即权利消灭。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的意义不是鼓励债务人想方设法拖延义务的履行,也不是鼓励债务人不劳而获,不履行债务,而在于:

(1)稳定财产关系。免得财产关系长久处于不肯定状态。

(2)有利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规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而又无正当理由,说明权利人已不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

(3)有利于法院更好的地收集证据,解决纠纷。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年代久远而造成纠纷难以解决。

二、民法典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有哪些?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四、哪些诉讼请求不适用时效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民法典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三年。比之前规定延长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有哪些?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三、哪些诉讼请求不适用时效规定?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综上所述,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中重要构成部分,根据最新实施的民法总则,普通诉讼时效是三年。当事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开始计算,超过三年法院通常不会受理。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诉讼时效可以适当延长。对于民事纠纷当事人来说,要牢记时效方面限制。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

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典188条)

二、民事诉讼委托朋友可以吗

可以委托自己的朋友代自己去应诉,但要求有授权委托书。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不能成为代理人的情形包括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担任代理人的人。

私法自治,民诉中可委托朋友作为自己的工作人员代理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根据最新《民法典》中的规定,如今我国的诉讼时效普通的为3年,与之前的2年相比这是延长了的。但对于最长的诉讼时效,则还是没有变仍旧为20年。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如果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那此时就不会适用普通诉讼时效,而是适用特殊的诉讼时效,包括3年时效、4年时效等等。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关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我国目前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在以下规定中: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六条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第一百九十七条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民法典关于委托合同的规定(民法典关于委托合同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关于授权委托的规定法律主观:《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第九百二十四条规定,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要求,报告委托事务的处理情况,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
建工知识
728热度

民法典规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期限(民法典规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开发商可以牵头吗)

3 、 服务内容质量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 物业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物业档案管理及双方约定的其他管理服务内容等,【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 ...
建工知识
2热度

民法典中关于物业费的规定(民法典中关于物业费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 ...
建工知识
48热度

民法典借款利息规定(民法典民间借贷利率利息最新规定)

一、民法典民间借贷利息是怎么规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
建工知识
49热度

民法典还钱规定(民法典关于欠钱不还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民法典中关于借钱不还的规定法律主观:民法典关于借钱不还的规定如下:,1.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 ...
建工知识
352热度

欠债还钱的法律规定(欠债还钱的法律规定民法典)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第二百四十五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 ...
建工知识
87热度

民法典规定一般的诉讼时效期间为(民法典规定一般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多少年)

民法典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特殊时效期限根据不同情形可缩短或延长,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 ...
建工知识
925热度

民法典关于物业费收取规定(民法典关于物业费收取规定2023年)

民法典对物业收费最新管理规定民法典物业费新规定为:业主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人已经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业主逾期不支付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人有权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合理 ...
建工知识
282热度

欠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民法典欠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如果还款人在欠条诉讼时效过期后还款在要求退还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不受法律所保护的,如果还款人在欠条诉讼时效过期后还款在要求退还是不 符合法律规定 的,也是不受法律所保护的,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建工知识
96热度

企业之间借款的法律规定(企业之间借款的法律规定最新规定)

第十一条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 ...
建工知识
349热度

民法典未约定违约金(民法典未约定违约金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 损失赔偿额 的计算方式,民法典对合同违约金的规定民法典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
建工知识
740热度

履约保函的期限规定(履约保函一般开多久)

1、履约保函申请条件:&bull,2办理履约保函程序&bull,参考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办理预付款保函和履约保函,保函的期限通常是怎么设定的呢,有效期限:30天至180天1、根据《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中华人 ...
建工知识
665热度

民法典借款(民法典借款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民法典民间借贷最新规定民法典民间借贷最新规定如下:1、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合同成立,2 ...
建工知识
104热度

居间合同民法典(居间合同民法典规定内容)

2.居间合同是有偿合同、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居间合同中的委托人须向居间人给付报酬,作为对居间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活动的报偿,居间人以收取从事居间活动的报酬为其营业,3.居间合同标的是行为,具有居间性居间合同的目的 ...
建工知识
960热度